华阴市华山戏法艺术团演员合影。
华山戏法节目表演现场。
阳光讯(记者 赵雷刚 通讯员 王渭 文/图)7月25日至27日,华阴市华山戏法艺术团带着《奇妙戏法焕新生》踏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进行专场演出。
这场融合传统技艺与互动趣味的非遗盛宴亮相京城,不仅让首都观众近距离感受了华山戏法的魅力,更以“传承不守旧,创新不离根”的坚守,收获多方赞誉,赢得了观众的掌声。
“别人变戏法讲究快,我这里是‘慢’,每个动作都能让你们看清楚!”雷鸣的话刚落,观众们便围得更紧了。演出现场,“一根木棍、两只瓷碗、三个小球”,当华山戏法第四代传承人雷鸣慢悠悠地抬手、转手、揭碗时,观众们围在表演桌前目不转睛地看着,神奇的小球究竟跑到哪个碗里了。这个节目正是华山戏法的经典代表节目《三仙归洞》。作为省级非遗项目,华山戏法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传统技艺,既以“撂地摊”形式在民间流传,也曾登上央视大舞台,其“口彩相连”(边演边用吉祥话互动)的表演风格和“360度无死角”的技法,是区别于其他魔术的独特标志。
展开剩余28%作为中国非遗馆暑期“遇见非遗”社教活动的一个环节,华山戏法的表演抓住亲子群体需求。带着孩子前来观看节目的林女士说:“华山戏法的表演让我们家长在互动中,重温传统技艺的神奇,同时也在心中埋下了兴趣种子。”这次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演中,《鸳鸯棒》《通天绳》《银球奇迹》等精彩节目接连登场。传承人用丝巾、扑克牌、弹球等日常道具,将民间智慧融入指尖之中。《通天绳》里,软绳仿佛有了生命般笔直上升;《银球奇迹》中,弹球在艺人手中凭空变幻。这些诞生于百年前的戏法,在传承人手中依旧散发着吸引力。
据了解,2022年股票配资提现,华山戏法被列入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发布于:陕西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