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我为您逐段改写这篇文章服务好的线上配资,使其更加生动易读:
【开篇背景】
公元前770年,周王室被迫将都城从镐京东迁至洛邑。这次迁都让周朝失去了富庶的关中地区,王室实力一落千丈。曾经威震天下的周天子,不仅需要依赖诸侯的经济援助,在政治上也不得不看诸侯的脸色。然而在东周时期,却有一位不甘沉沦的天子,他怀揣复兴梦想,最终却落得个颜面扫地的结局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【新君继位】
这位壮志未酬的天子就是东周第二位君主——周桓王姬林。作为周平王的孙子,他的父亲太子泄父早逝。周平王在位长达半个世纪,晚年立次子王子狐为储君。有趣的是,这位王子当时正在郑国当人质——这是周平王为缓和与郑庄公的矛盾,不惜自降身份与诸侯交换人质的结果。
公元前720年,周平王驾崩后,执政大臣周公黑肩急忙派人接王子狐回国继位。谁知命运弄人,王子狐在返程途中染病,刚到洛阳就撒手人寰。国不可一日无君,周公黑肩等大臣只得拥立年轻的姬林登基,史称周桓王。这位新君胸怀大志,立志要扭转周王室衰败的颓势,重现周王朝昔日的荣光。
展开剩余57%【权力博弈】
自东迁以来,周朝的重要官职卿士一直被郑国君主垄断。周平王曾试图打破这种局面,却以失败告终,还闹出了君臣互质的尴尬局面。周桓王深知,要重振王权,必须先降服郑国,让嚣张的郑庄公俯首称臣!公元前717年,当郑庄公前来朝见时,周桓王故意冷落无礼。被激怒的郑庄公竟擅自将天子祭祀重地许田与鲁国做了交易。
周桓王立即反击,任命虢公忌父为新任卿士。此后数年,他积极拉拢鲁国等诸侯,为对抗郑国做准备。到公元前707年,周桓王认为时机成熟,断然罢免了郑庄公的卿士职务。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郑庄公,他从此拒绝朝见天子。双方矛盾公开化,周桓王决定用武力教训这个桀骜不驯的诸侯。
【决战繻葛】
同年秋,周桓王调集王室军队,并联合陈、蔡、卫三国组成联军,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。他将大军分为三路:亲自坐镇中军,虢公林父统领右军及蔡卫联军,周公黑肩指挥左军及陈国部队。得知消息的郑庄公率军迎战,双方在繻葛(今河南长葛)展开决战。
战前,郑庄公采纳谋士子元的妙计:先集中兵力击溃周军两翼的诸侯部队,再全力围攻中军。这一战术大获成功,郑将祝聃更是一箭射中周桓王肩膀,差点生擒天子。繻葛之战的惨败,让负伤的周桓王威严扫地,从此彻底失去号令诸侯的权威,沦为徒有虚名的天下共主。
发布于:天津市